本学科基本情况
本学科追溯到1956年并校之初的混凝土及建筑制品工艺专业,经过60余年的积淀与发展,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是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重要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国家级平台、7个省部级平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复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均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专业,分别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其中,功能材料专业2021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专业,入选校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在徐德龙院士引领下,强调原始创新,以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难题为导向,注重产学研用结合与科技成果转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学科方向与优势特色
立足西部,面向国家及行业重大需求,形成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先进建筑材料、粉体工程与装备、高性能结构陶瓷、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金属表面工程,六个学科方向,为我国建材、冶金及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在过程工艺节能减排、固废资源化利用、绿色耐火材料等方面优势特色明显。原创的高固气比悬浮换热反应理论体系及系列技术,显著提高气固两相换热传质效率,极大推动水泥行业增产节能减排,以及低品质、难处理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集成创新的冶金渣大规模替代水泥熟料制备高性能生态胶凝材料技术,显著提升低能耗超细粉磨技术与装备水平,推动大宗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效率。开发出纳米碳氧化物系列复合粉制备与应用技术、梯度密度的尖晶石质轻量耐火材料制备技术等,成功应用于钢铁冶金、水泥窑用耐火材料,低碳轻量促进耐材绿色发展。
人才培养目标
紧密结合“一带一路”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绿色建筑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高温结构材料、有色金属表面加工等相关领域行业企业工程实际,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在相关工程领域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突出专业技术能力,掌握学科前沿,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和较强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未来创新型人才。为重视学科发展建设,近五年招收博士生138名、硕士生1093名,生源来自26个省市自治区,优质生源比例75%,校内生源比例约35%。
科学研究
以国家和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导向,依托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生态建筑材料、功能材料加工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组建重点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强调原始创新,注重产学研用结合与科技成果转化,凝练形成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先进建筑材料、粉体工程与装备、高性能结构陶瓷、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金属表面工程等科研方向。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5项,千万级以上横向项目3项。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轻工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
社会需求
面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制造强国、绿色低碳发展等国家战略需求,围绕陕西省重点产业链,着力解决冶金、建材等国家重点基础材料行业共性难题,推动建材、冶金等行业的发展、服务秦巴山脉区域脱贫攻,学科教师经历多年攻坚,集成创新的“冶金工业渣大规模替代水泥熟料制备高性能生态建筑材料技术”在全国40余条生产线上推广应用,使1.35亿吨的冶金渣资源化利用,减排CO2 1.2亿吨,节煤1300万吨,提升了我国低能耗超细粉磨、高效分离等重点共性技术和重大成套装备的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能力,2023年与陕煤集团签订270万吨钢渣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合同额1.4亿元。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战略咨询研究项目“秦巴山脉绿色循环发展战略研究”,举办秦巴论坛,发布《秦巴宣言》,研究成果得到国家领导批示,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开发出高硫铝土矿悬浮焙烧提质工艺技术及成套装备,建成世界首条200万吨/年高硫铝土矿焙烧生产线,变“呆矿”为“金矿”,新增产值22.78亿元,降低资源成本4亿元。
国内外影响
在国家绿色发展和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学科依托西北地区资源优势,创办“秦巴论坛”并发布《秦巴宣言》,对推进秦巴山脉区域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产生重要影响;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就混凝土低碳养护、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方向,着力促进双方的学术合作与交流;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蒙纳士大学苏州校区校长余艾冰院士团队签署合作协议,重点围绕粉体制备与处理、建材行业智能化等相关技术产业化展开合作与交流。积极参加学校主办的国际丝路建筑科技联盟,参与《国际丝路建筑科技发展蓝皮书》编制,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联合举办“中英水泥混凝土材料可持续发展论坛”国际学术会议、主办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第二届先进胶凝材料会议、第二届全国高校功能材料专业联盟会议、第七届国际耐火材料学术会议、国际交流合作系列会议之新能源材料专题等国际国内重要会议,反响强烈。目前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或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3项。